11/20/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数算主恩

 诗103: 2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数算主的恩典对我们灵命的健康很重要。有一首诗歌唱到:“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2022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所走过的路,它既有挑战又有恩典;恩典远超过挑战。每个基督徒需要常数算主恩,教会也要数算主恩。教会数算恩典与大卫数点人数(撒下24:1-9;代上21章)性质不同。大卫数点人数是炫耀自己,我们数算恩典是彰显基督。今年小石城华语浸信会至少有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感恩。
第一 : 实体聚会人数增长。今年1月主日崇拜现场有30多人,线上有20多人;到了十月份,现场有50-60人,线上有 8-10个人。这样,大部分人已返回现场崇拜和团契,这是教会崇拜的进步。3月份教会恢复周五团契,每次现场有20多人参加;线上有5-10位弟兄姐妹。8月份教会恢复现场周三祷告会。
第二 : 讲台信息供应。今年的主题是“效法基督”。大体上1-6月份讲台信息是“登山宝训系列”,主要宣讲了《马太福音》5-7章中耶稣的教训;7-8月份是“神的心意在家庭”,分别有亚当的家、挪亚的家、亚伯拉罕的家、撒的家、摩西的家、大卫的家、俄别东的家、伯大尼之家。9-10月是“希伯来书八讲”,前四讲是“在真道上建造”,后四讲是“在真道上持守”。感谢天父,源源不断地将活水的泉源赐给我们。
第三 : 特别庆祝有神的同在。2月6日庆祝了新年,信息题目是“仰望十字架”,很多家庭有节目表演;4月15日受难节举行逾越节筵席;4月17日在户外公园里庆祝复活节,题目“耶稣复活、我们也复活”,那天特别经历到上帝赐予好天气的神迹;5月8日母亲节那天为两个儿童作奉献礼。10月1日举行户外烧烤,吸引慕道朋友参加。
第四 : 教会搬迁顺。在4月10日会友会议上,教会投票决定搬至Markham Street;6月26日教会在母会浸信会(Immanuel Baptist Church)最后一次崇拜,散会后到新的聚会场所大扫除。7月24日教会举行乔迁之喜崇拜庆祝(Moving-Forward Worship and Celebration),主题:“抱雏之窝”,弟兄姐妹献上表演,牧者们送上祝福,庆祝教会搬到新家,开始成长的新阶段。
第五 : 家庭培训。教会实习同工李雅平姐妹全家来教会服侍,教会举办了三次家长教导子女交流坊,每次有大人孩子30-40人参加。培训对弟兄姐妹灵性有很大帮助,教导基督徒为人父母的智慧,并鼓励建立家庭祭坛。
第六 : 浸礼见证。今年有两次浸礼,分别在5月份和11月份,有六位弟兄姐妹接受浸礼,为主作死里复活的见证。
第七 : 弟兄姐妹积极侍奉。同工们在各项圣工上忠心摆上,家庭轮流作接待事工,
会友每周日排班带零食来,散会后每个人都参与摆放桌椅。
第八 : 几乎每周日教会都有慕道朋友参加,可听到主的福音。

当数算恩典时,我们为着教会的成长和参与大使命而心怀感恩,我们将一切荣耀归于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许多亏欠和不足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多地爱神爱人,更积极地参加主日崇拜,更多人能来参加周五现场团契和周三现场祷告会,更努力传扬主的福音、在社区为主作见证,并在凡事上竭力为主而活。保罗的话提醒我们:“弟兄们,我不是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 13-14) 。我们祈祷,相信在弟兄姐妹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教会末后的荣耀必大过先前。

11/13/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什么叫圣灵和火的洗?
什么是被圣灵充满?

 

感谢天父,今天教会将为决志跟随基督的人举行浸礼,以有形的方式为主作见证。此外,有弟兄姐妹或许会问,圣经中提到的“圣灵与火的洗礼”是什么意思?这与“被圣灵充满”是否是一回事?以下我稍作解释,与大家分享。
1.    圣灵和火的洗
关于圣灵和火的洗礼,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指两个不同的洗礼。圣灵的洗是当罪人一旦相信基督,重生后便立刻受了圣灵的洗,进入基督的身体教会中(林前12:12-13)。相比较而言,火洗是指将来的审判,正如马太所解释的(太3: 12)(参考The Wiersbe Bible Commentary, NT, 第15页)。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者是指同一回事。Matthew Henry 说:受了圣灵的洗,如同受了火洗一样。启4: 5 说,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指圣灵是完全的灵。火能照亮, 所以圣灵是光照的灵。火能温暖,所以他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火能吞灭吗? 审判的灵,作为燃烧之灵,不吞灭人们败坏的渣滓吗?火会把它烧尽的一切与它完全融合。火不是往向上升吗? 所以,圣灵也使灵魂像他自己一样圣洁,他的方向是朝向天堂的。 基督说,我来是把火丢在地上(路 12: 49)(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Vol. V.—Matthew to John, 第26页)。
对此,首先我同意Wiesbe前面的观点,即认为 “受圣灵的洗” 是指当一个人决志信耶稣、重生得救成为基督徒的那个时刻,他就领受了圣灵的洗。正如保罗所说,“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林前12:13 )。这里“从圣灵受洗”原文是过去时态。使徒彼得也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 38)。
第二,对于受圣灵的洗和火洗是否是一回事,笔者则同意Henry的观点,认为两者应该是一回事。原因是,1. 福音书中马太和路加提到施洗约翰预言耶稣将来施洗会用“圣灵和火”(太3: 11)、“圣灵与火”(路3: 16);马可和约翰却只提到“圣灵的洗”(可1: 8;约1: 33)。我们相信,四位福音书作者所作的见证不会相互矛盾和冲突,而是一致的;故此,马太和路加,马可和约翰讲的应该是同一回事。2.耶稣从来没有提过用“火”施洗,他在徒1: 4-5引用约翰的话应许门徒说他们要受“圣灵的洗”;彼得也引用耶稣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1:15-16 ) 。3.圣灵和火的洗礼让我们得知,在我们信主时圣灵为我们施了重生的洗,同时圣灵又如火一样,持续在我们里面作洁净、圣化和更新的工作(多3: 5),直到见主面的那日。

2.被圣灵充满
简单说,受圣灵的洗不是命令,而是陈述一个事实。它是在我们悔改信主的那一瞬间发生的事实。被圣灵充满则是命令,保罗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弗5:18) 。气球没有充气就无法飞翔,汽车不发动引擎便无法启动,基督徒不被圣灵充满便不能过得胜的生活。从原文中可以看到,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第一,这是命令式语气(imperative mood)。这意味着它不是一种选择。我们要竭力追求顺服上帝,被圣灵充满。
第二,这道命令是复数(plural),指它是给每一个信徒的,而不仅限于教会领袖。
第三,命令是被动语气(passive voice),表明我们要在主面前顺服,认罪悔改,倒空器皿,在凡事上学习让位给圣灵,让圣灵自由在我们里面工作, 让圣灵来掌管我们的生命。
第四,它是现在时(present tense),被圣灵充满是重复性事情,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被圣灵充满的生命与生活,才能不断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
人被圣灵充满内在生命会发生很大改变。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大有能力为主作见证,有极大的喜乐,并结出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 22-23)等。
希望以上的解释能对弟兄姐妹有所启迪。愿主赐福大家!阿门。

11/06/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孩子是主的
诗篇127: 3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
         “当我生下我的第一个孩子克拉拉时,我为之疯狂。除了她,我什么都忘了。在我产后荷尔蒙的刺激下,我会为了看她睡觉而与睡眠作斗争。我会闻她的气味,梳理她不存在的头发,用牙齿咬掉她的小指甲,这样她就不会抓伤自己。我根本无法应对我对她的深不见底的爱——我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当克拉拉大约一周大的时候,我在她的育儿室里,摇着她,陶醉于和她亲近。我记得弯下腰亲吻她毛茸茸的小脑袋,心想:‘真不敢相信我有这么漂亮的小女儿,她是我的,是我的!’
那时上帝会直接拦住我。我不经常听到上帝的声音——他的声音​​常常显得低沉而遥远。但是有几次我听到的声音就像祂坐在我旁边一样清晰,这是第一次。上帝对我说:‘不,克拉拉是我的。她属于我。我创造了她,她是我的。’
我记得我抱着婴儿跪在地上,低着头。28 年来,我第一次真诚地接受耶稣为我永活救主,而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终于明白,如​​果我真的相信祂,没有什么是我自己的——我拥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宝贝孩子,都是属于祂的。我意识到我对克拉拉的爱只是天父对我们感受的一小部分。这震撼了我的内心。”(Daily Devotional: Connecting the Dots, October 31st, 2022)
这段描述唤起了我回忆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场景:夕阳西下,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天心呱呱坠地。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感到无比欣喜。当把小宝宝捧在手掌上的那个时刻,幸福感爆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蒙福的人。在朋友圈里自豪地说:“感谢主,上帝新实,人靠谱,孩子在预产期当天出生了”。每天看着掌上明珠是最快乐的事,隔三岔五给她照相,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接着,两个弟弟也相继来到世界。不得不承认,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对姐姐的那份新鲜感会有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律法式的教导:你要作这个,你要作那个,你要照顾弟弟……。父母有时会不自觉地抱怨孩子越来越有主意,越来越不那么听话。然而,作父母的是否也应该时常反思自己呢?基督徒为人父母应时常铭记几条教养孩子的属灵原则:
  1. 我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上帝借给我的天使;
  2. 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上帝在他身上就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3. 我的孩子是属于主的。我是他的受托人,有监护权、抚养权和教导权,却没有拥有权;
  4. 我有责任把我的孩子带到上帝面前,因为相信上帝看顾他一眼比我看顾他一生还好。
        作父母的会经常担心婴儿的安全、营养及身心灵健康。等孩子长大一点儿,我们就会担心孩子的心灵是否纯洁、是否会上网成瘾、是否会交上坏朋友。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但基督徒有资格成为称职的父母,因为我们的天父就是最好的榜样。祂理解为人父母的欢喜和伤心;祂没有给我们无法承担的担子。想想看,天父承受过祂爱子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祂怎能不理解我们所面临的难处呢?
作为父母,我们并不孤单无助,因为全能的天父会赏赐我们一切的智慧和忍耐。
为人父母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作为父亲教会我最深刻的东西就是,与主建立真正的个人关系。在没有孩子前,我不理解称呼“阿爸,父“(罗8: 15)意味着什么。当孩子牙牙学语一声声叫着“爸爸、爸爸”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心融合了;那一刻我懂得了上帝是爱的深刻含义。
祷告:亲爱的上帝,感谢祢不仅提醒我、也提醒每位父母,我们的孩子是祢的。他们是天父的孩子。我赞美祢通过祢的神圣本性向我展示了为人父母的最好例子。求祢指教我,如何在祢里面教导孩子,将他们带到祢面前,一生走在平安的路上。奉基督之名,阿们。

10/30/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你不只是一个名字
——更新教会通讯录的序言
          风景如画的秋日里,小石城以马内利华语浸信会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前发展,教会的通讯录也随之做了更新。电子版的相册将以更加新颖、方便和实用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此,我想说的是:通讯录里的每位家人,你不只是一个名字。
记得24前第一次踏入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校门时,班主任老师迎面走来,笑容可掬地对我和另一位同学说:“你是春海!”、“你是海涛!” 这一幕让我终生难忘。老师初次见面就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说明她提前作了功课。这体现出她对学生真挚的关爱。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取名时,名字包含着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和祝愿。上帝曾对以色列人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赛43: 1);主耶稣也说,好牧人会“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约10: 3)。我们被救赎的子民是上帝提名召来的人,我们的好牧人会按我们的名字牧养、引导和关怀我们。
我们的存在不只是一个名字。如果我们的名字只出现在教会记录的名单上,却不常出现在崇拜和团契生活中,那我们的名字就只是个名字。一个名字的背后代表着一个个体的真实存在。保罗在《罗马书》结尾时,提到了33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对保罗来说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在主里与他有深刻的关系。非比是坚革理教会的女执事,白基拉和亚居拉为福音将生命置之度外,以拜尼土是亚细亚归基督初结的果子……(罗16: 1-24)。这些名字不仅被保罗纪念,更被主耶稣所纪念。
当我们作为教会聚集在一起时,我们不高举任何人的名字。我们只高举一个名字,那就是基督。当我们高举人的名字时,我们就会像在巴别塔故事里的人物那样,被深埋在历史的尘埃里。相反,当我们高举基督的名字,并为他的名摆上自己,甘心舍己,服侍他人时,我们的名字便被铭记在生命册上,将来与主同享荣耀(启20: 12-14)。
我邀请你使用教会的通讯录,熟悉上面的名字,为他们代祷,关爱他们,联络他们。我们期待这个通讯录会不断有越来越多的新名字加入,使教会在社区中成为基督活泼的见证!
我们的教会不只是名字,我们是基督的身体在地上的彰显。基督正在我们中间工作!我们正在作基督的工作!

祝:以马内利!

李春海牧师
小石城以马内利华语浸信会
2022年10月

10/23/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扩张你帐幕之地”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的宣教故事
赛54:2 “要扩张你帐幕之地,张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制;要放长你的绳子,坚固你的橛子。 3 因为你要向左向右开展,你的后裔必得多国为业,又使荒凉的城邑有人居住。”
1792 年 5 月 30 日星期三,在英国诺丁汉 (Nottingham)的弗莱尔莱恩浸信会教堂 (Friar Lane Baptist Chapel),威廉·克理(Willaim Carey)根据以赛亚书 54:2-3 讲了一篇划时代的信息。在讲道中,克理呼唤浸信会联会的牧师们要通过向异教徒传福音来扩大其帐幕。他提到:“从上帝那里期待伟大的事,为上帝尝试伟大的事”(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会后第二天“浸信会宣教士协会”(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便成立了。他出版的小册子 《基督徒有义务用各种方式来使异教徒归信》(An Enquirey Into the Obligation of Christians to Use Mea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hens),后来克理被称之为“近代宣教之父”(Father of Modern Missions)。
1761年8月17日,克理出生于英国北安普敦郡西南部的一个小村落Paulerspury,他的祖母与父母亲是基督徒。他十二岁时的工作是在农村种地,由于生红斑疼痛难忍而令他放弃了这份工作。他十六岁那年开始学习制鞋。在制鞋同事John Warr的影响下,他成了敬虔的基督徒。1786年8月1日,他25岁那年被按立为浸信会牧师。后来,他结识了孟加拉(Bengal)的宣教士John Thomas——一位前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两人结伴前往印度。1793年7月13日,克理全家并托马斯和他的妻子,一起出航。经过五个月漫长航行,11月11日他们来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这五个月里,克理学会了孟加拉语,协助托马斯翻译孟加拉圣经。
在异邦之地传扬福音并非易事,但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1800年印度东北部的Bengal印度最神圣的河the Ganges岸边,一个当地印度人和一个英国人走进了污浊的河水。克理已认真地领受了耶稣的话:“所以你们要去,传福音,为他们举行浸礼……”到印度宣教的七年之后,克理为第一位印度基督徒Krishna Pal举行了浸礼。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时刻——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是基督教宣教的里程碑——近代宣教之父克理为他传道的第一个信徒受浸礼。
克理在宣教中遇到过无数困难。1794年,当他开始要去传教时就遭到妻子强烈反对。他的妻子是文盲,腹中怀着身孕,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子。此外他也要面对家人的反对、金钱的缺欠、英国政府的态度影响和海上航行的危险。1799年妻子患精神病、儿子生病死去及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驱逐压力。1809年,他突然患病昏迷,后来又战胜病魔。1812年他的印刷厂着火,烧毁掉他大量翻译手稿,圣经翻译陷于停顿。
克理的传教目标是建立本地的教会,即当地教会应有当地的牧师、他们应使用当地语言的圣经。他首创印度的医药宣教事工,储蓄银行,并神学院,女童学校,和孟加拉文报纸。他也建立了印度第一所现代印刷所,造纸厂,和蒸气火车。1802年他协助立法,废除杀婴献祭;1829年,在他与众传教士的倡导下废止寡妇在丈夫丧礼被烧死的印度教习俗。
1834年他完成四十年宣教,与同工翻译了四十种语言的圣经,包括孟加拉文(Bengali),印地语(Hindi),梵文,阿萨姆文(Assamese),及Oriya, Marthi语文。他建立了126家教会和多家差会,引发近代宣教运动,享年七十三岁,在印度Serampore逝世。他的墓志铭上刻着:“贫穷,可怜,无助的小虫,我落入主慈爱的臂抱中(A wretched, poor, and helpless worm on thy kind arms I fall)。” 克理是近代宣教的先行者,他不仅影响了印度,也影响了全世界。
克理这位传教士英雄激励着我们。有人讲,“不是每个信徒都会作传教士,但每个信徒每天都要去传道。” 感恩节和圣诞节马上要来了,小石城以马内利华语浸信会要行动起来,我们要同心“扩张你的帐幕,张大你居所的幔子”。我倡议弟兄姐妹要积极祈祷并参与以下事工:
1. 为教会11月感恩月的浸礼及庆祝和12月圣诞月的庆祝祈祷祝福,求主带领各项圣工都围绕传福音展开,为主多多得人如得鱼。
2.为你认识还未信主的1-3位慕道友祷告,并积极邀请他们参加教会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听到主的福音。
3.为各地各方教会在此期间的传福音圣工祷告,求主的灵大大工作,使神的国度得到拓展。
4.为美南浸信会国际宣教部(IMB)差派到世界各地的宣教士们祈祷并支持,求主使用他们到未得之民(unreached people)中去播撒福音的种子,使荣耀归于父神。

10/16/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基督徒能否过万圣夜吗?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夜。这个节日有很大的争议。作为基督徒,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过万圣晚吗?在此我粗浅地分享几点,仅供弟兄姐妹参考:
a.    万圣夜的来源
万圣夜(Halloween或Hallowe’en)是“万圣夜”(All Hallows’ evening)的缩写。它源是古西欧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一年的重要标志。他们相信十月的最后一天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他们称为“死人之日”或“鬼节”。在他们的观念中,这一天鬼魂会离开阴间游走于人间;去世的族人也将造访人世。所以,凯尔特人要打着灯笼、带面具,将自己打扮成恐怖的样子,将恶魔驱走。
天主教有纪念圣徒的传统,他们将生前灵性高超的信徒奉为圣徒。教宗格列高利三世(690-741年)将11月1日改为诸圣日(All Saints Day)用来纪念所有圣徒,天主教在十月最后一天常举行纪念圣人的弥撒礼拜,华人天主教称之为“追思已亡节”。纪念圣徒和效法他们的榜样无可厚非,但天主教徒向圣人祈祷、求圣人保佑的做法,却违背了圣经的教导。因此,仅就万圣夜的起源来说,无论是凯尔特的驱鬼行动还是天主教的纪念圣人,都与圣经里敬拜独一真神和不可拜偶像的教导相冲突。故此,虔诚的基督徒一直坚决反过万圣夜。
b.    基督徒应有的看法
首先,基督徒要认识到邪恶势力的真实存在。圣经上说,上帝是真实存在的。同样,邪恶的势力也真实存在。坏消息是,在主耶稣二次再来之前,邪恶的势力如盗贼般仍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进行偷窃、杀害和毁坏(约10:10)。魔鬼会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11:14),在人群中布散混乱、邪恶和不洁净的信息或事件。故此,我们常会听到万圣夜期间打砸抢凶恶之事发生的相关报道。好消息是,主耶稣基督是大能的得胜者。“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一3:8)。耶稣道成肉身,“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下-15)。所以,在万圣夜期间基督徒要加倍警醒,多多祈祷,与上帝保持亲密的关系,不受魔鬼的攻击和破坏,就如彼前5:8所提醒我们的:“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第二,我们要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基督徒是属神的子民,我们的生活要与世俗有分别。万圣夜期间,1.基督徒不应在自家门前放精灵古怪的装饰品;2.不要看有关鬼怪的电影;3. 不要打扮成令人恐怖的样子;4. 我们的孩子们最好不要到人家去要糖果,因为这些与基督徒身份都不相宜。
c.    教会的活动
万圣夜有个传统叫 “Trick or Treat”,即“不给糖果就捣蛋”。万圣夜孩子们化妆挨家挨户要糖果,如果不给糖果就捣蛋或砸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子被世俗的万圣夜活动所吸引,很多西人教会(华人教会很少作)在此期间特别安排“Trunk or Treat”—“车厢与糖果”取代“不给糖果就捣蛋”,即教会组织活动,包括游戏、艺术品、各种体育活动、发糖果的后车厢、提供食物、水和饮料等。比如以马内利浸信会(Immanuel Baptist Church)每年10月底都有 “家庭娱乐节” (Family Funfest) ,借此机会将福音分享给上千孩子和成人。以马内利浸信会今年的家庭娱乐节是在10月29日周六下午2:00-5:00。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合乎耶稣的大使命——向万国万民传福音;并且教会也将消极的万圣节变成了积极为主作见证的机会。若有弟兄姐妹在此事上存别样的看法,也无需勉强。总之,求神带领每位弟兄姐妹,在万圣夜期间以基督为中心,加倍警醒祈祷,过分过为圣、荣耀上帝的生活。

10/9/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展翅上腾、活出召命
Soar Like the Eagle… Live out your Calling
赛40: 31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上周有机会参加在加州硅谷汇点教会(Crosspoint Church of Silicon Valley)举行的第十一届美加华人浸信会联会双年会(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Baptist Fellowship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大会的主题是“展翅上腾、活出召命”。有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202位牧者与同工,参加这次浸信会大会。大会提供中文、英文、粤语三种语言。为期四天的聚会收获满满,特将其中一些心得体会摘记如下。
         大会的主讲员由亚伦·大卫博士(Dr. David Allen)担任, 他以“文本导向讲道法”(Text-Driven Preaching)——忠于经文的实质(substance)、结构 (structure)和精神(spirit)所宣讲的希伯来书3篇信息,声音洪亮、真理纯正、画面感强、重点突出、引人入胜,把会众带到圣经世界,又带回实践中,使听者心灵得到喂养、灵命得以更新。
大会中有许多很棒的工作坊(workshop)。在“医治心伤-教会如何提供帮助”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演小品的形式,对比好辅导者与坏辅导者的区别,使我们深入了解牧者应当如何学习成为倾听者、有同理心、以智慧的方式将人从困境中带出来,藉着耶稣的爱使受伤者的心灵得着温暖和医治。在“世代同工携手同行”课上,薛维明牧师以自己的经验出发,与大家分享如何做好教会中下一代的事工,培养下一代领袖,给他们服侍的机会,将福音的接力棒顺利交在他们的手中。他邀请两位有经验的牧者以座谈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各自教会如何培养下一代牧者的见证。这些分享对我们教会正在做青少年事工有许多启发。
最宝贵的部分有团契的机会,和老朋友重逢并结识新朋友。“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27: 17)。圣经新译本上说:”铁磨铁,磨得锋利;朋友互相切磋,才智(“才智”原文作“面”)也变得敏锐。”很多牧者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有些牧者一面侍奉一面学习,他们兼顾教会服侍和家庭生活,克服重重困难,并以坚强的毅力完成论文。这种精神鼓舞着我的信心。其中有一位植堂牧者和我分享他蒙召的经历:他出生在几代基督徒的家庭,高中时是无神论。妻子信主促使他开始接触基督信仰。主借着《马太福音》19: 23-30的经文呼召他,使他放弃在北京原有的工作和生活,带领全家毅然选择到美读神学服侍上帝的道路。他与妻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他们祈祷蒙上帝应允后喜得一爱女。多年后,有一天在祷告中神又对他说:“你要生一个儿子叫约瑟”。一年后妻子果真又怀孕了,是个男孩。于是他给孩子起名叫约瑟。现在他全家正在西雅图植堂服侍。
来13: 2说:“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值得一提的是,硅谷汇点教会的接待服侍做得相当到位。到机场接我的牧者,在路上专程到韩国餐馆为我买了盒饭作为午餐。另一位牧者在凌晨4点钟便开车送我到机场。他们谦卑的服侍令人感动。大会每日三餐都是教会弟兄姊妹亲手预备的。他们做的是地道的广东菜,盒饭做得细致、丰富、多样,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大家吃得都很开心。
大会选出了新一届美加浸信会联会教会的领导班子,冼志俭牧师担任总干事。大会决定两年后在洛杉矶第一华人浸信会举行。牧者需要团契学习,同工需要团契学习,每个信徒都需要团契学习。在团契学习中,我们的灵性得到更新,生命再一次被挑旺,在天国路上如鹰展翅上腾。愿上帝赐福给美加浸信会联会的圣工越做越好,荣耀主的圣名。

10/2/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上帝预留座位

罗8: 28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由于疫情原因,已经有几年没有坐飞机了。为了不让师母凌晨开车送站,我周日晚上在网上找了个停车旅馆,打算把车寄存在那里。前台服务人员说:“你的航班是早晨6点10分,你5:30点半到旅馆停车场就能赶上航班。” 对她的话我信以为真。周一早晨4: 30起床,在微信群里做完每周的交托祷告后,不慌不忙地去了机场。结果,到了机场后航班已停止检票。一位来自中国的美联航工作人员用中文对我说:“对不起,太晚了,我只能给你改成下一次航班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稍有沮丧。接着,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万事都有神的美意,耐心等待吧!看上帝接下来要做什么。

就如一位传教士师母曾经告诉我的:“无论任何时候,上帝让我们遇见不同的人都有他的美意。” 那位牧师在飞机场上偶遇的台湾教授送他的奥克拉荷马城市大学(OCU)的名片,将我推荐到美国留学。个人许多出行的经历提醒我,不可忘记主一切的恩惠。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恰巧遇到过一位河南老乡,有机会和他传福音;另一次,在飞机上为一位刚从戒毒所刚出来的美国人祈祷,求主给他战胜毒瘾的力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由于延误了航班而在飞机上遇见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她将挤压在心头多年的悲伤和我倾诉,使我有机会用上帝的话语安慰她。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大家猜猜,在乘坐达拉斯飞往米尔皮塔斯(Milpitas)的飞机上我遇见了谁?我居然遇到了这次大会的主讲员Dr. David Allen博士。Allen 博士是西南浸信会神学系的前杰出讲道教授和系主任。我2019年在阿肯色州浸信会州联合上第一次遇见他后,受他讲道的启发决定去申请修读西南浸信会神学院的讲道学。当遇见他那个时刻,我大声和他说:“哇,我知道这就是上帝允许我延误航班的原因。”更奇妙的是,他的座位是在13排。我的座位是在38排。我请机场服务人员帮忙问一下坐在Allen博士旁边的乘客是否愿意和我调换位置。在人看来可能性很小,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从前排调到后排。大家知道结果如何?在Allen博士旁边的座位居然是空着的…… 我欢喜快乐地和周围人分享说:“看,神迹天天都发生!这是上帝专门为我预留的位子。” 一路上,我有机会向教授咨询很多问题,并从他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上获益良多。

我们所信的上帝有一个复名是“耶和华以勒”,中文意思是“耶和华必预备”。天父因为爱罪人,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降世、受死和复活而为人类预备了救恩,凡真心认罪悔改接受救恩者,便会得到一份最宝贵的礼物——永生。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挑战和风暴,在祈祷中我们必经历他奇妙的预备(林前2: 9)。我们最美的盼望是,天父为每位信他的儿女在天上预备了一个座位,专门为你存留,是无人能夺去的(约14: 1-3)。

在凡事上,即或人前获益也是我主裁成;即或人前受损,也有我主守护。我们有这位体贴我们的天父,是何等蒙福!罗8: 28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愿我们在凡事上继续信靠和经历他的带领和预备!阿门!

9/25/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女王的葬礼

约11:25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2022年9月19日,举世瞩目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陛下的完整国葬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ister Abbey)举行,以记念女王的逝世并庆祝她非凡的人生。数千人走上
伦敦街头,世界各地数百万人通过收看电视或网络参加包括温彻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在内的全国各地举行的公共直播活动,约500名世界政要受邀出席,以告别这位长期
服务的君王。

伊丽莎白女王在她生前就已计划好了每个词和每首歌。霍舍姆主教露丝·布什亚格(Rt Rev Ruth Bushyager)在推特上写道:“我们已故的女王在为她的葬礼选择圣经经文时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个国家的传道人,即使仍然如此。谢谢你,女士,”《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 专栏作家蒂姆·斯坦利(Tim Stanley)评论道,“在 2022 年,一个无神论和信仰被压制的时代,也许历史上最大的电视观众开始了对基督教信仰的无畏宣言。女王的礼物。”

贾斯汀·韦尔比(Just Welby)大主教在国葬礼上讲道,仅6分钟却充满布道性质。全文如下:

读经:哥林多前书 15:20-26, 53;诗篇 42:1-7;约翰福音 14:1-6

恳求圣灵降临,用你医治之爱的香膏充满我们。阿门。

许多领袖的模式是生前被高举,死后被遗忘。所有侍奉上帝的人——名声显赫或默默无闻、受尊重或被忽视——的模式是,死亡是通往荣耀的大门。

女王陛下21 岁生日时在广播中宣布,她将一生致力于为国家和英联邦服务。很少有这样的承诺被如此信守!很少有领袖能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得到倾注而出的爱。在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没有告诉他的门徒如何跟随,而是告诉他们要跟随谁。祂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女王陛下的榜样不是通过她的地位或她的野心树立的,而是通过她所追随的人。我知道陛下和他的母亲一样,对耶稣基督有同样的信心和盼望,同样的服侍意识和责任感。

1953 年,女王在圣坛前以默祷开始了她的加冕典礼。在任何人对她效忠之前,她就已经对上帝效忠了。她为这个国家、英联邦和世界上如此多的人服侍的基础是她跟随基督——上帝自己——祂说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热爱服侍的人在各行各业都很少见。热爱服侍的领袖仍很少见。但在任何情况下,当那些执着权力和特权的人早已被遗忘时,那些服侍的人将会受到爱戴和铭记。

今天的悲痛——不仅是已故女王的家人,而且是全国、英联邦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这源于她丰盛的生命和充满爱心的服侍,现在已经离我们而去。

她很喜乐,出现在这么多人面前,触动了无数人的生命。

我们特别为她的所有家人祈祷,就像葬礼上的每个家庭一样悲痛——包括世界各地许多最近失去亲人的家庭——但在这个家庭的情况下,是在最耀眼的聚光灯下这样做的。

愿上帝医治他们的悲伤,愿他们生命中留下的空缺标志着欢乐和生活的回忆。

在新冠封城期间,女王陛下的广播以“我们再相会”结束,这是 Vera Lynn 的一首歌曲中的希望之词。基督徒的盼望,意味着对尚未见到的事物的某种期待。

基督从死里复活,为所有人提供了生命,现在是丰盛的生命,在永恒中与神同在。正如圣诞颂歌所唱的,“谁肯谦卑打开心门,主必进入其心。”(“小伯利恒城”,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我们都将面对上帝仁慈的审判:我们都可以分享女王在生死中激发她仆人式领袖的盼望。生时服侍,死时盼望。所有效法女王的榜样,和对上帝的信任和信仰鼓舞的人,都可以和她说:“我们再相会。”

“从荣耀变为荣耀,直到我们到了天堂,直到我们把我们的王冠放在你面前,沉醉在惊奇、爱和赞美中!”当电视镜头转向放置在女王棺材上的帝国皇冠和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的赞美诗“神圣主爱”(‘Love Divine, All Loves Excelling’)接近尾声时,女王陛下希望通过她选择的赞美诗和圣经经文来传达信息,她的葬礼很清楚。礼拜所提供的盼望信息与众不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唱诗班唱道:“我就是复活和生命”。总理利兹特拉斯(Liz Truss)提醒我们耶稣在约翰福音第 14章的话:“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礼拜以英国国歌“上帝拯救君王”(God saves the King)结束。这是女王想要的葬礼。这信息不仅英国国民需要听到,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听到。这位世界上尊贵的女王,以高举万王之王基督之名为她的人生画上了句号。随着一段哀乐,一句经文提醒我们: “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女王已逝,基督应许犹存。

9/18/20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关于教会翻译事工的心得体会

太1:23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以马内利” 翻出来就是 “神与我们同在”。)

随着小石城以马内利华语浸信会搬入新的聚会场所,教会中对翻译事工的需要越来越急迫,因为许多人无法完全听懂中文。感谢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祈祷,两周前姐妹们开始尝试翻译事工。从这周起,教会安排同工轮流担任讲道翻译的服侍。在此我分享一点儿个人对翻译事工的心得体会。

1.几处经文依据
《创世记》11:1-9巴别塔的故事告诉我们,由于人的骄傲,上帝就变乱天下人的言语。此后,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交流则需要翻译。创42: 23 “他们不知道约瑟听得出来,因为在他们中间用通事传话。” “通事传话”英文是:“using an interpreter”,“通事”的希伯来文原意是“大使”(ambassador)。那时希伯来人和埃及人之间交流,要通过“通事”,即今天的翻译。作为希伯来人的约瑟后来被买到埃及,希伯来语是他的母语,他当然能听懂。同时,可以想象约瑟的语言能力一定很强。否则,他不可能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埃及语,并在大臣伯提乏家里担任大管家。
太1: 23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这节经文括号里“翻出来”三个字实在是太重要的,“以马内利”是希伯来文音译,翻译成英文是 “God with us,” 中文则是“神与我们同在”。设想如果没有“翻出来”,“以马内利”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一旦翻出来,真理便一目了然,福音便大得广传。
在教会成立之初,当五旬节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后,他们被圣灵充满,说起别国的话来。这时,聚集在耶路撒冷过节的人用“乡谈”讲说上帝的大能。“乡谈”出现三次,徒2: 6 his own language,2:8 his own native language, 2: 11 our own tongues。这里提供了普世宣教的图景,即每个民族以自己的乡谈聆听到福音。此外,圣经里还有许多经文提到“翻出来”的重要。


2.一点儿个人的经历
师母常问我:“如果你没去读神学院,那你的理想专业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外国语学院,将来作翻译。”事实是,神呼召我读了神学院,而不是外国语学院。然而神很奇妙,在美国的侍奉中给我预备很多作翻译的机会。记得来美第二年在一间小教会服侍,Larry Spargimino牧师讲道。当时因为找不到翻译,便临时抓到我去救场。结果,蒙神的眷顾,我居然完成了那次翻译。此后,我开始有更多作翻译的机会。在“明日之光”(Pioneers Conference)营会上,从2012年到2022年里我有8次为大会讲员作翻译的机会,每次翻译四场讲道,每场平均一个多小时。其中多半是英文翻译成中文,偶尔也有中翻英的时候。记得最艰难的一次是2018为Dr. Bruce Fong牧师作翻译,当时牧师引用大量美国文化的例子几乎听不懂,结果差点就提前下讲台了……今年2022年,我再次有机会为刘彼得牧师和Oleg 牧师作翻译。大会首次尝试同声翻译(simultaneous translation)。翻译者在单独的房间里进行传译,听翻译的人在会场带耳机。整个翻译的过程基本顺利。由于技术问题,前两天讲员的信息很难听清楚,第三天效果较好。尽管翻译具有很大的挑战,但很感恩和享受翻译的机会与过程,因为这是服侍主,这也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翻译者要比其他听道者更认真,所以收获也更多。


3.翻译的小提示
我不是翻译专家,也不是英语系专业毕业,只是分享一点儿体会,有点班门弄斧,但希望抛砖引玉,唤起大家的更多讨论和学习。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过翻译理论,又称“三难原则”。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faithfulness)指要准确表达意思;“达”(expressiveness)指翻译通顺明白;“雅”(elegance)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语言优美、有文学性。翻译能做到“信”很不容易,做到“达”更是困难,做到“雅”则难上加难。文字翻译还好,同声口译则考验翻译的反应速度和应变力。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祷告、祷告、再祷告,求圣灵帮助带领翻译的过程。每次翻译前都会紧张,但圣灵是最好的老师和安慰者,我们若全心依靠祂,祂必会亲自指示和带领。
预备。翻译前,要充分作功课:(a)熟悉相关经文;(b)掌握大纲和信息的基本逻辑思路; (c)提前查阅例子里的关键词;(d)熟悉讲员。每个讲员风格不一样。要尽可能提前了解讲员的背景,教育、家庭、爱好、以及近期关注的事等。
用第一人称。翻译时,直接以讲员的口吻翻译。
熟悉教会常用词,比如圣经各卷书的书名和人名,常用神学词汇:救恩(salvation)、拯救(redemption)、三位一体(trinity)等。
听关键词。要快速抓住句子中的“名词”和“动词”,就能快速翻译出句子来。
操练。比如:在你不做翻译时,听道时可以在心里尝试把讲员的每句话翻出来。只要有机会,就去作翻译,因为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荣耀归于主。翻译结束后,无论自我感觉如何,都不要太在意,只将荣耀归于主。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期待下次能做得更好。


我们教会正在拓展翻译事工,感恩的是有很多同工愿意尝试这项服侍。让我们同心祈祷,求圣灵帮助我们,把讲道中用的“乡谈”“翻出来”,协助拓展神国圣工。求圣灵在我们教会兴起和培养一大批翻译同工,将来为神家贡献更大的恩赐,造就更多人,将荣耀归于主。奉基督之名,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