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讲员亨特夫妇的见证

感谢主,我们教会这个周末10月6-8日举行了家庭培训。讲员是亨特牧师 (Rev. Hunt) 夫妇。

杜安·亨特牧师 (Rev. Reverent Duane Hunt) 和他妻子迪安娜 (Deanna)是在国际圣经教师(International Bible Teachers)大会上重生得救的。大会的重点是 “家庭” 。他们结婚 62 年,有 3 个已婚孩子和 8 个孙辈 。在新冠疫情前,他们每年秋天都会到亚洲许多地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婚姻和家庭教育,持续了 8 年。他们热爱亚洲文化和人民。他们为许多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妇提供了咨询。杜安获得了教育咨询认证,曾就读于西南浸会神学院(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杜安和迪安娜都接受过圣经咨询培训 (Biblical Counselling) 。他们教导上帝关于家庭的话语,而不是世界的心理学。约翰·麦克阿瑟牧师 (Rev. John MacArthur)说: “上帝对婚姻的标准是唯一能够产生意义、幸福和满足的标准。” 杜安夫妇创建了MINTOR – Ministry in the Outer Regions边远地区事工(https://mintor.org/)。边远地区事工带领他们走遍了世界各地。他们的材料被翻译成 18 种不同的语言,他们所著的书《上帝是家庭的上帝》(GOD IS A FAMILY GOD) 已被翻译并印刷成 8 种语言。这数以万计的书籍被世界各地的牧师、教会领袖和平信徒阅读和使用。英文译本即将第三次印刷。

杜安牧师说:“上帝在我们心中注入了爱心和同情心,帮助我们照顾受伤的家庭。祂赐予祂的圣言来指导和教导生活中的圣经原则和解决方案,从而改变家庭的生活。”

十五年前,我有机会在奥克拉荷马城的西北浸信会(Northwest Baptist Church in Oklahoma City)认识亨特夫妇。他们是一对很爱主的夫妇。记得每个周二早6点教会的晨祷会上,杜安都会去参加。在刚开始中文教会事工的第一年,他们敞开家门,邀请中文教会及美国朋友们在家中庆祝华人农历春节。在刚植堂之初,我常挣扎于参加聚会或团契的人数问题时,迪安娜和我分享的一个故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她说:

“我和我丈夫住在德州时,我曾带领一个姐妹聚会。有一天下大雪,我考虑是否取消团契。我打电话给接待家庭的姐妹,询问她的意见。姐妹坚持说,可以继续团契,无论人多人少。那天晚上,参加团契的人只有我和那位姐妹。姐妹平常很少发言,但那晚她却说了很多话。我们在一起分享着在主里的忧愁和喜乐,苦难和祝福……第二天清晨,我接到电话得知,接待家庭的姐妹凌晨被主接走了。那晚是姐妹在世上参加的最后一次圣经学习” 。

她告诉我说:“要永远记得:我们侍奉的不是人数,乃是主!” 此后,我再也没有为聚会的人数纠结过。

以下是他们和我分享的更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关于如何在基督里过圣洁的生活。

 

(1)海外单身的人

他们经常到海外去培训。他们接触很多单身的弟兄姐妹。他们发现,这些人的生命很好。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很特别。尤其是一位弟兄,他们从这位弟兄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与众不同,和上帝有着亲密的关系。这些单身爱主的弟兄姐妹,在上帝眼中的确有特别之处。

(2)项链

有一天,迪安娜在上帝面前祷告。她和上帝说,她要追求圣洁的生活。她说:“如果你发现我里面有任何一件事做得不合乎你的心意,求上帝给我除去,使我可以完全侍奉你,为你所用”。上帝光照她,指示她家里曾经买过一个项链,那个项链是一串佛珠。她和丈夫分享后,他们一起找个机会把这串佛珠给烧掉埋藏了。后来,上帝因此大大赐福他们,使他们的侍奉有双倍的果效。

(3)杜安和迪安娜和好

有一次他们在海外宣教。杜安开车,有大卡车行驶过来,非常危险。这时,迪安娜伸出手来,夺过他丈夫的方向盘。后来,上帝的灵责备她,对她说:“你伤害了我”、“你深深地伤害了我”。她向上帝认罪悔改。她同时也伤害了丈夫的心。等他们到了培训中心,丈夫对她说:“今天我们必须先在上帝面前认罪,我们也要彼此认罪。如果我们之间彼此不和睦,我们就没有资格侍奉上帝”。当他们谦卑虔诚地互相认罪之后,才敢下车带领培训。他们若不认罪,上帝就无法使用他们。

(4)他们的孙子

家里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孙子和他未婚妻举行婚礼。孙子已经买了房子,但他们决定在没有结婚之前就搬到一起住。亨特夫妻非常不平安,因为婚前同居是上帝所不喜悦的。那天早晨,迪安娜灵修。上帝给她的经文是《加》5: 18-25“……我们若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上帝指示她,要去警告行这样事的人。上帝同时感动杜安的心,让他也知道应该去告诉他们的孙子不可婚前同居。当他们早晨分别祷告完后,互相分享感动时一拍即合,圣灵感动双方有一样的想法。他们马就当靠圣灵行事。他们花了三个半小时开车到了住在德州的孙子家。他们和孙子之间有很好的关系。在那天,孙子和他的未婚妻正好把东西搬过来,想马上住在一起。他们告诉孙子,上帝感动他们来拦阻他们。他孙子承认,上帝的灵也在责备他。他们并没有婚前同居。后来,他们正式迈进婚姻的殿堂,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愿主赐福他们在我们中间的培训,愿他们手中的圣工在我们中间多多结出义果,将荣耀归于上帝。以基督之名,阿门!

10/1/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门徒知道(但被我们遗忘)跟随耶稣的七件事

莱斯利·利兰·菲尔兹(Leslie Leyland Fields)

 

两千多年前,耶稣呼召四个渔夫放下渔网 “来跟从我”。他们做了渔夫不做的事:他们放弃了毕生的工作,去追随一个他们几乎不认识的人。

在那三年里,耶稣的第一批追随者走过很多路,也跌倒过很多次。他们寻找错误的王国——一个政治性的王国。他们对耶稣的比喻困惑不解。他们说蠢话。他们不相信弥赛亚必须受苦和受死。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耶稣从坟墓里复活。他们的信心迟钝而微小。然而,他们做的事情是——他们先于其他人与耶稣“走在同一条路上”。尽管这些人很笨拙,但他们仍然知道一些关于跟随耶稣的事情,这些事被我们今天的跟随者遗忘了。

 

1. 跟随耶稣不需从信仰开始

这十二个人认为耶稣可能就是弥赛亚,但他们显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相信。他们没有等到所有的问题和疑惑都得到解答。他们知道,找出真相的唯一方法就是走近、观察、倾听,亲眼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今天,我们经常给慕道友施加压力。我们希望通过信仰告白迅速“达成协议”。我们忘记了,经过三年的密切关系,以及最后耶稣从死里复活,十二个人才毫无疑问地知道耶稣确实是神的儿子,是他们的救主。我们需要给寻求者和慕道友时间和空间来查考耶稣到底是谁。

 

2. 耶稣对穷人和默默无闻的人比对富人和名人更感兴趣

耶稣并没有选择会堂里最优秀、最聪明的神学生作为他的门徒,也没有选择任何有社会地位或权力的人。他不追求富人或名人。相反,他把时间花在那些生病的、不洁的、被轻视的和不起眼的人身上。在我们的基督教名人和成功文化中,我们有时偏愛和瞄准富人和成功人士,相信他们的影响力对天国的影响比穷人更大。耶稣是为那些知道自己患病的人而来的。

 

3. 跟随耶稣会带你走出教会,并走上道路

当耶稣呼喊:“来跟从我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来吧,和我走同一条路。”这条路确实包括耶稣经常讲道的犹太教堂,但他和他的门徒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的路上度过,无论人们在哪里:村庄、家里、高速公路、城市、花园、沙漠和粮田。也许我们花太多时间试图让人们进入我们的教堂大门,而不是让教堂的人走出人们真正聚集的“路上” 。

 

4. 跟随耶稣会让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门徒们知道,他们并不是像我们今天经常做的那样,简单地将上帝添加到他们已经忙碌的生活中。刚开始时,那十二个人甚至不确定耶稣是谁,但他们知道他要求什么、他看中什么。他们放弃了工作;他们离开家人的安全去追求神的国度,一个他们还看不到的国度,但他们相信。上帝可能不会要求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放弃我们的工作或离开我们的家庭,但与耶稣同行不仅仅是将上帝添加到我们忙碌的生活中。跟随耶稣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整个方向和动机。

 

5. 与耶稣在一起并不能消除你生活中的风暴

问问那十二个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淹死在海里,而耶稣就睡在他们旁边。即使耶稣正在扭转死亡、疾病和罪恶,坏事仍然发生,包括耶稣被自己的人背叛。十二人逐渐了解到,通往天国的道路是崎岖的、狭窄的,有时甚至是迂回的,但耶稣始终与他们同行。他不仅仅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万物的主宰、掌管生命。

 

6. 跟随耶稣不只是一种关系;它给我们在世界上实际的工作

耶稣的核心圈子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已经与这位不寻常的拉比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但弥赛亚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他们和我们个人的福祉。从一开始,耶稣就明确表示他肩负着一项使命——他们也是如此。 “来吧,跟从我,我会让你们成为得人的渔夫。”当他离开回到天父身边时,他嘱咐我们所有人:“你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 。 我们很容易专注于我们与救主的个人性关系,但我们的信仰意味着要走出去,推动并震动世界走向天堂。

 

7. 我们微不足道的人类之愛足以完成耶稣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

没有人比彼得更了解这一点。彼得宣称他愿意为耶稣死,但当士兵来了,他就逃命了。耶稣复活后,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考问并赦免了彼得:“你愛我吗?”他问了三遍。每次回答后,耶稣再次指派他:“喂养我的羊。”耶稣要彼得在地上建立并建造他的教会。彼得所能提供的一切、我们任何人所能提供的,都是我们有限的人类之愛。然而,就像那个孩子奉献的饼和鱼一样,这就足够了。上帝巨大的愛将使用我们人类对他伟大之愛的回应。据此,上帝便足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9/24/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主的兄弟雅各

雅1: 1 做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在《新约圣经》中主的兄弟雅各与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太10: 2;路6:14)不是同一个人,在《使徒行传》12: 1讲到门徒雅各被希律王用刀杀害了。多数新教圣经学者相信,主的兄弟雅各与耶稣有血缘关系,是马利亚与约瑟所生的(太13: 55;可6: 3),与耶稣同母异父,耶稣是圣灵感孕藉童女马利亚所生。之后,马利亚与约瑟生下其他兄弟。耶稣在世上传道时,他的兄弟们并不相信他是上帝所差来的弥赛亚。他们也许认为耶稣是个疯子,他的所作所行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彰显自己而已(约7: 3-4)。奇妙的是,当耶稣复活后,他们才开始真正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复活的主曾亲自显给雅各看(林前15: 7)。 早期教会成立前门徒们在马克楼上聚集时,耶稣的兄弟也在120人中间。这里的“兄弟”的希腊原文是复数,包括耶稣两个以上的兄弟。

在公元49年教会历史上的第一次耶路撒冷大会上,当早期教会为外邦基督徒是否应该受割礼争论时,主的兄弟雅各作总结性发言,强调“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徒15: 19),并明确外邦基督徒不需要遵守犹太人的割礼。这说明当时雅各已经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带领教会继续前进。保罗在《加拉太书》讲到,当他到耶路撒冷去拜访使徒时,“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 (1: 19)。

上周我买了一本优西比乌所著的《教会历史》(Eusebius,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译者:G.A. Williams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9)。该书是该撒利亚主教优西比乌(260-341A.D) 流传下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其中记载了《圣经》之后早期教会发展中许多重要事件。本书的第58-63页讲到主的兄弟雅各的殉道,总结其中的一些内容如下:

当保罗要上告该撒被押解到罗马时,犹太人将矛头指向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将他带到百姓中间,要求他否认对基督的信仰。然而,事与愿违。面对众人,他显示出做梦都想不到的无畏。他宣告我们的救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人们再也无法忍受他的见证,由于他被普遍公认为最公义的人,他毕生都展示出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古教父克莱蒙(Clement)告诉我们,雅各被扔出护城墙,被棍棒打死……另一位作者Hegesippus在他第五部著作中提到:

教会的管理权交给了使徒们,还有主的兄弟雅各,从主的时代直到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称他为义人,因为有很多叫雅各的人,但这位从出生起就是圣洁的。他不喝酒、不吃肉,也从不曾用剃头刀剃自己的头,也没有用油抹身,他也没有用过浴缸沐浴。他只穿细麻衣。他常常独自进入圣所,人们经常发现他的膝盖变得像骆驼一样坚硬,因为他不断地弯曲膝盖来敬拜上帝并恳求人们得宽恕。由于他无与伦比的正义,他被称为正义者和耶和华的仆人——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说是“人民和正义的堡垒”——实现了先知们对他的宣告。

当信耶稣是基督的百姓日渐增多时,这引起犹太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恐慌。在逾越节的时候,他们让雅各在圣殿顶上,希望他否认耶稣的名。然而,他却大声回应说:‘你们为什么要向我质疑人子呢?我告诉你,他正坐在天上大能者的右边,他将会驾云降临。’许多人听到雅各的见证,便大声喊着将荣耀归于上帝:‘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文士和法利赛人彼此喊着说,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我们不应该让雅各发言。这位公义者已经背道了……

他们彼此说,‘让我们用石头打死这位公义者吧!’于是他们开始用石头打他,尽管他跌倒了,但他还活着。他转头跪下来说:‘我恳求您,主上帝,天父,宽恕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他们向他扔石头时,拉甲宾的儿子利甲的后裔之一——先知耶利米见证的祭司家族(耶35)——喊道:“住手!你们在干什么?正义者正在为你祈祷。’然后,其中一个漂布工拿起他用来敲打衣服的棍棒,把它打在正义者的头上。这就是他的殉难。他被埋葬在圣所旁边,他的墓碑仍然在圣所旁边。他向犹太人和外邦人见证了耶稣是基督的真实见证。’

主的兄弟雅各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所写的《雅各书》。他并没有提及自己作为耶稣弟弟的身份,而是以极其谦卑的态度讲述出一个活出来的基督徒生命。本书强调信心要与行为并行。真正的信心是经得起考验的(1: 2-3)、真正的信心会以行为见证出来的(2:14-26)。有人讲这卷书与保罗的因信称义相违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保罗的因信称义是说人称义必须要靠着耶稣的恩典,通过人的相信才能得着。雅各所强调的是真正的信心必须要以行为成全;已经因信称义的基督徒,必应活出美好的行为来。信心是根基,行为是果子。信心与行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我们有这许多见证人围绕着我们”(来12: 1),主的兄弟雅各是其中的一位。雅各的见证让我们更加明确耶稣福音的真实与可靠。求真理的圣灵带领我们,能像公义者雅各一样追求公义,效法他像“骆驼”般的虔诚祈祷,并如《雅各书》中所教导的拥有 “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 4)的生命。愿主赐福与我们每天灵性成长,以基督之名,阿门!

9/17/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濒临死亡:圣经之旅 Near Death: A Biblical Journey

帖前4:13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 14 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

本周日信息的主题是“生死皆为主”。这让我联想到伊莱·H·谢尔顿(Eli H. Sheldon) 所写的一本书《濒临死亡:圣经之旅》(Near Death: A Biblical Journey)。谢尔顿是西南浸会神学院(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教牧学博士。他曾任奥克拉荷州浸信会州联会(the Baptist General Convention of Oklahoma)的历史秘书。他也曾在奥克拉荷浸信会大学(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教授浸信会历史,我曾修过他教授的这门课程。
当一个人遭遇濒临死亡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s, 通常被称为NDE’s)时会发生什么? 现代科学是否为神学讨论开辟了新领域?圣经对这个主题怎么说? 人死后真的会带着天堂的故事回来吗?在《濒临死亡:圣经之旅》一书中,谢尔顿分享了几十个有关濒死体验的故事。他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分析了许多案例报道,并将每个报道与圣经中的真理进行了比较。医学领域之外很少有像谢尔顿的这本书那样广泛深入地研究这个主题。他一种可读的方式、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经历、圣经的准确性和偶尔的幽默感向我们展示了事实的真相。
本书几个濒死经验的见证开始,谢尔顿讲到:
那个人告诉我:“我看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我可看到我的两位医生,一位在一侧,另一位在另一侧。 后来我告诉护士我看到了什么及他们站的地方,她说我是对的。但我始终处于昏迷状态。”另一位女士讲到她心脏停止跳动时看到了远处的光。还有一位男士讲到:“他看到了耶稣,他是光明的人物,我无法看到细节,但我知道他是耶稣”。
与此类似故事可信吗? 谢尔顿指出,他写本书有三个目的:第一,圣经来检验这些故事的真伪。他的基本原则是,圣经中有的便有可能发生;圣经中没有的不要轻易相信;明显与圣经真理原则相冲突的要反对。第二,作者提供许多濒死故事,希望基督徒工作者能对此类事情作出正确判断;第三,本质上本书应该鼓励那些丧失亲人的人投入耶稣的怀抱(2-3)。总之,这本书不是一篇悲伤和不幸的报告。它并不着眼于死亡本身,而是着眼于逃脱死亡,或者我们可说,着眼于我们将在拐弯处发现的希望和荣耀的一瞥(4)。
第三章中讲到上帝对人的计划。上帝一直渴望与人的团契。上帝创造人,将其安置在伊甸园里是为让人享受与上帝之间的团契。人类吃禁果犯罪是因为怀疑上帝的话。上帝将人赶出伊甸园的惩罚是为了纠正和管教,其动机是出于愛。因为上帝愛人,祂不想让人永远活在罪里,才允许我们的肉体死亡。对于上帝的子民来说,死亡并非对罪的惩罚,而是为人提供回归永恒生命的途径。因为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了,我们才有机会通过基督获得永生。罪性的肉体得死亡,那些信靠祂之人新的不朽坏的生命将永存(22)。
第四章“上帝的异象”中讲到,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1: 18)。上帝对摩西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33: 20)。这说明,第一,没有人可活着见到上帝;道成肉身的基督将上帝人的样式表明出来。第二,人可能见到上帝,但必须要死(23)。在谢尔顿所调查的濒死经验中,没有人真正看到耶稣并且还活着讲这件事。在每个案例中,耶稣是一个“形象”(image),被看作明亮的光,或者只听到声音(34)。
第五章“瞥见天门”一章中指出,有些濒死经历讲到有些人窥见天门。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有许多圣经经文讲到这方面,比如创28: 12 雅各梦见天梯;诗118: 19-22 耶和华的门;赛26: 1-2敞开城门;启21: 12-13, 15, 21, 25, 22: 14新耶路撒冷的城门等。一个执事的见证:他作心脏手术时心脏停止跳动。那时他在濒临死亡中见到异象……上帝对他说话……带他见到洁白的墙壁……他听到歌声:“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前的事都过去了” (启21: 4) ……手术3-4小时后他重新苏醒过来。奇妙的是,他异象中听到的歌词与英文英王钦定版圣经(KJV)中的启21: 4完全一致。从此,他才开始热心给别人传福音(42-44)。
第六章讲到,我们在永恒里还认识彼此吗?谢尔顿的回答是,在地狱里,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我们看到的财主和拉撒路一样(路16: 19-31);在地上,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在耶稣“登山变相”中看到的(路9: 28-35);从真正进入天堂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正如离世的圣徒宣称的那样:“我看到妈妈!” 我看到我们一家人!哦,  多么美丽啊! 我看见耶稣(55)。
第十章讲到,要试验那些灵(约一4: 1)。谢尔顿说,”迄今为止,现代科学只触及了人类思想的表面,但尽管如此,基督徒必须小心他们所阅读和消化的容,确认其是真理“(91)。我们要反对交鬼的、行邪术的、及所有宣称在濒死经验中见到与圣经真理相冲突的容。我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不是濒死经验,而是所谓的梦境):有位慕道友称,一次她要考试之前看到一个异象。在异象中耶稣向她显现,弄得她心神不宁,结果她考试都没考好。对此,我明确告诉她,林后11: 14说:”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旦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她异象中看到的一定是魔鬼、而不是耶稣。因为耶稣带给人光明,魔鬼带给人混乱。耶稣不会作无意义的事,他若真向人显现,必会让人认罪、悔改,遇见光明,并得享赦罪的平安。
从本书中所讲的这些濒死经验的见证我们可再次确定:圣经中应许的天堂是真实的,灵魂是真实的,基督徒永恒的盼望是真实的;同时,我们也要小心,不要轻易相信各种濒死的经验,而要永远圣经为原则,如保罗所祷告的那样,“愛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分辨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 9)。  最后,我本书中所引用 Robert Lewis Stevenson 的一首诗”他没有死“作结束:
 他没有死
他没有死——这个朋友——没有死,
但在我们世人所走的道路上,
领先了一小步,
并且接近尾声;
你也一样,一旦过了弯道,
又要见面了,与你认为已死的朋友
面对面。

9/1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古教父奥立金的故事

来13:7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感恩上帝赐予宝贵的机会,这学期有幸修读西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一门课程:“教父讲道”(Patristic Preaching) ,即研读基督教历史上从2世纪到5世纪之间重要的教会神学家、主教和护教士等被称之为教会教父们(church fathers)的讲道。古教父的信仰经验是教会珍贵的遗产,他们对基督信仰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今日基督徒对古教父的学习会拓宽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主的热愛,并使我们更谦卑。我本学期的论文题目是“奥立金宣讲《利未记》中的圣洁”。在此我先将奥立金的故事整理出来,和弟兄姐妹分享。

奥利金(希腊文: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拉丁文:Origenes Adamantius, 185-254,又译为俄利根)是古代东方教会最著名的教父,亚历山大学派(Alexandria School)的主要代表。教会历史上,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系统神学家,第一位伟大的属灵作家,第一位伟大的释经家,第一位伟大的宣道家,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及学者。他是一位极为虔诚可敬的圣徒,有着“众圣之师”的美誉。

奥利金于主后185年生于北非的亚历山大,其父母都是虔诚愛主的基督徒。奥利金自幼随从父亲研读圣经,学习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他天性聪颖好学,对圣经内容过目不忘,并且勤于思考,常常向父亲提出圣经问题。对孩子过人的才华与智慧,父亲既惊且喜,常常在孩子深夜熟睡之际,亲吻孩子的胸膛,以为圣灵就住在孩子的心里。主后202年,罗马皇帝瑟维如斯逼迫教会时,奥利金的父亲为着主的缘故被捕入狱,当时年方十七岁的奥利金写信鼓励父亲不要为家庭担忧以至否认信仰,并表示要和父亲一起殉道的心愿。后来亏得母亲慈愛的拦阻才幸免遇难。事后看来,上帝借着他母亲所施的拦阻,乃是主自己的计划和美意。

父亲殉道后,家中一切财产都被没收了。作为家中的长子,奥利金靠教书维持一家八口(一母六弟)的生活。主后203年,亚历山大的主教底米丢着手恢复在大逼迫中被关闭了的圣道学校,十八岁的奥利金继承了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未竟的事业,出任圣道学校的校长。在任期间,他苦心专研圣经,希腊哲学和希伯来文等各门学问。除教授圣经、神学和哲学外,他还讲授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几何学及天文学等各种学科。为了学术研究和交流,奥利金曾前往罗马、巴勒斯坦、阿拉伯、希腊各地游历,结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教会领袖。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圣道学校声誉日隆,名扬四方,吸引多人,甚至吸引许多异端、异教之人,前来圣道学校求学受教。奥利金吸引人之处,不仅是因为他广博的学识,更主要是他圣洁的道德生活。

奥利金的道德生活从孩提时代直到晚年生涯,几乎是纯洁无暇,无可指摘。他言传身教,言行一致,以口传道,以身行道。在生活上,他几乎一字一句地遵行耶稣基督的教训。他工作而不受薪,不接受学生任何馈赠。日常生活中他不使用非生活必需品,保持一种极低的、令人难以想像的生活水平。他没有多余的衣服,饮食极为简单,很少睡觉,且睡在地板和光板床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灵修和读书,从来不为明天忧虑,过着一种几乎极端的禁欲主义生活。因为在跟随他的人中有不少女性信徒和学生,为了便于和她们接触交谈,避免嫌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情欲上的试探引诱,奥利金根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竟毫不犹豫地施行了自阉。此举遭至许多非议和攻击,并且成了他以后受任圣职的障碍,这些是他始料未及的,晚年时他曾为此表示懊悔。

由于奥利金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使多人受感而悔改归向基督,其中不乏达官显贵,甚至连皇帝的母亲米丽亚·马米娅也邀请他去安提阿,听他传讲基督真理。主后226年,皇帝加拉勒洗劫亚历山大城,奥利金的圣道学校被迫关闭。应耶路撒冷和该撒利亚主教的邀请,奥利金前往巴勒斯坦一带讲经传道,深受各地信徒欢迎。不想却因起亚历山大主教底米丢的反对,因为他不允许一个平信徒讲道。在他的压力下,奥利金立即返回了亚历山大。

为了方便奥利金讲道,主后230年,耶路撒冷和该撒利亚主教们趁奥利金访问希腊途经该撒利亚之机,按立他为长老,此举又激怒了底米丢,遂召开两次会议,解除奥利金圣道校长职务,并想把他开除亚历山大教会。对于底米丢这种粗暴专横的做法,奥利金始终表现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柔和谦卑,他说:“我们应该怜恤他们,为他们祷告,不要恨他们,不要咒诅他们,因为我们被造是为了祝福,而不是为了咒诅。”

奥利金被逐后,反受到该撒利亚教会的热情接待,此后二十余年的时光,他大多在该撒利亚从事著述和传福音的工作,并创办了该撒利亚神学学校,为教会培养人才,其成就比在亚历山大圣道学校更为辉煌。

奥利金是教会历史上著述最为丰富的教父,他的各种著述浩如烟海,四、五世纪著名教父耶柔米说:“他写的书多得令人读不完。”在圣经研究方面,他几乎注释了《圣经》中每一卷书。他花了二十八年时间,完成长达五十部的研经巨著《六种经文合壁》(Hexapla,残篇),该书把希伯来文本和希腊文本并列,开创了以经文对照方式研读圣经之先河。六种经文是指:(1)希伯来文本;(2)用希腊文字母转写的希伯来文本;(3)亚居拉(Aquila)希腊文译本;(4)辛马库(Symmachus)希腊文译本;(5)提阿多田(Theodotion)希腊文译本;(6)七十子(LXX)希腊文译本。后来奥利金提供资料和轮番抄写的秘书。其中一位秘书曾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校对工作使我们没有时间安心用餐、锻炼或休息,因为即使在这些时间我们也不得不讨论如何修改的问题”。可惜这部巨著不久即告失传,现仅存有一些残章断片。

自五世纪以后的一系列大公教会会议上,奥利金的好些神学观点遭到否决。此后,大公教会把他的名字从教父、圣徒和殉道士的行列中除去。客观地评价,奥利金的某些思想观点确有错谬之处,如常言所说:“言多必失”。但若将他全盘否定,则有失公正,毕竟他那时的基督教神学尚未成形。 然而,从他一生的孜孜追求中可以看到,他一直坚持教会传统和使徒们所传的真理,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成为纯正信仰的基督徒,而且在实践自己的信仰方面,极少有人能与他相媲美,最后他以自己的鲜血印证了他所传的道。

在德修皇帝大肆逼迫教会年间,奥利金于250年被捕,关在推罗的一个地牢中。刽子手以火椅子等各种野蛮酷刑摧残他,甚至要判他火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可谓历尽创伤终不悔。最后,他虽获释放,但终因受创过重,于253年逝世于推罗,在世享年69岁。其遗体被葬在推罗教会祭坛后墙下。

后世许多教会史家、神学家给予奥利金很高的评价。一位著名历史家这样写道:“如果说在众圣徒与殉道士中那一位可以被推为首位做基督徒榜样的话,那么这人当推奥利金。除了耶稣基督的众使徒外,在所有被尊为圣徒者中间,在美德与圣洁上没有哪一个能超过奥利金的”。

简评:对于包括奥立金在内的教父们,我们不会对他们进行英雄崇拜,因为他们只是基督的见证人,他们竭尽全力以自己的生命反映出基督的光芒。然而,奥立金的见证值得反思:他极其虔诚的生命见证着他是基督真正的跟随者,他为基督之名有殉道的精神,并几乎完全舍弃自己。他德才兼备,知识渊博、灵命深厚。反观我们自己,今日牧者与信徒常在安逸和舒适中迷失自己,轻轻忽忽对待信仰,喜欢成功神学,贪愛世俗享受,遇到困难时常气馁灰心。我们在研读圣经和学业上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奥立金的榜样提醒我们,要在主里竭力追求“愛心在知识和见识上多而又多”(腓1: 9),并以敬虔的心,

走在主圣洁的道路上!阿门!

9/3/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耶稣带你查经

本周灵修读到《路》24: 13-35耶稣复活后向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显现。由于耶稣被钉十字架,这两个门徒很沮丧绝望。他们往一个叫以马忤斯的村子走,复活之主向他们的显现后,使他们重拾信心之火,再次走回天国的道路。当主向他们显现时,和他们在一起做了什么呢?仔细读经我们发现,主做了两件事:首先是主给他们讲解圣经;然后是主带领他们领主餐。

让我们看一下主带领门徒查经的过程,以及每个细节对我们查经的启发:

路24:25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26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27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第一,查经需要相信主的一切话。主责备他们是无知的人,信心迟钝,不相信先知所说的一切话(24: 25)。他们的信心迟钝的表现不是他们丝毫就不信先知的话,而是他们不信先知所说的一切话。这里提醒我们,在查经时,要知道圣经的一切话都是真实的,我们不能以自己有限的理性和喜好来判断是非哪些经文更重要,而要以真实的信心来领受上帝的全部真理。

第二,查经需要抓住福音核心。“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24: 26) “应当的”是指“必须要发生的、绝对必要的”。这句话指出整个福音的核心,即基督的受害——十字架,和基督进入荣耀——复活和升天。这是上帝的大计划、是必须要如此发生的大事件。这既是福音的内涵,又是福音的外延。查经都要以此为基础展开,又要在结束前回到这个点上。

第三,查经的内容是从摩西到众先知,以及诗篇上的话(24: 27, 44)。当时的圣经只有旧约。旧约主要的三个部分:摩西的律法指摩西五经(创出利民申),先知书包括五卷大先知书和十二卷小先知书,诗篇则泛指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我们今天有新旧约两卷书构成整本圣经,查经时要注意兼顾各卷书平衡学习。

第四,经文的重点是耶稣。“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 (24: 27, 44)现代中文译本翻译成“把所有关于自己的经文”。旧约经文处处都指向耶稣。有些经文是直接指向耶稣,有些间接指向耶稣。有些经文讲到人类的堕落和犯罪,其目的是在说明堕落的人需要救赎,而救赎的唯一途径是靠着耶稣。

第五,“讲解”的过程很重要。“讲解”希腊文的意思是“完全穿过另一边” ( “thoroughly across, to the other side”),完整翻译,正确(完全)解释。 “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119: 130)。当耶稣亲自将圣经向门徒解释清楚时,他们便会真正明白圣经的真理。奥古斯丁认为,在解释圣经时,基督是内在的导师(Christ the Inner Teacher)。人无法仅靠努力或独立的理性来理解圣经; 理解力是来自内在导师基督的一份仁慈的礼物。基督作为智慧,临在于 “纯净内在的眼睛”(意大利语:“puro insidei oculo”)。 内在的眼睛必须看见基督,神的智慧。人类的骄傲必须要以谦卑来治疗。“我们被蛇的智慧所欺骗,我们被上帝的愚拙(指林前1: 18所说的‘十字架的道理’)所释放”(参Peter T. Sanlon, Augustine’s Theological of Preaching, 59-62页)。耶稣作我们内在的导师,将引导我们明白真理。

第六,查经的果效是使门徒的心里火热,“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24: 32)。使门徒重燃信心之火的原因是给他们解释圣经。复活的主要他们的信心奠定在学习圣经和相信圣经的基础上。当他们的心火热后,他们才能去承担大使命,到地级去为主作见证。这提醒我们,今日教会事工最核心的部分是查考圣经,成人、儿童、青少年和慕道班的学习都要围绕主的话语展开。主的话语是主食,其他各样活动是配菜。这样弟兄姐妹的信仰才能有根有基,风暴来临时才不会轻易倒塌。这样弟兄姐妹才有向世界作见证的能力。

第七,查经需要耶稣的开启。“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24: 45)。神的话语必须要通过神的智慧来理解。我们从不信主到信主,从听道不明白到明白,从查经不理解到有亮光,这一切都是因为耶稣亲自的开启。故此,我们每次查经之前都要谦卑地祈祷说:“主啊,求你在我们中间亲自光照我们、带领我们、引导我们,让我们明白你的真理”!当我们带着虔诚的心向主祈求时,主必然亲自开启我们的心。

感谢主,通过周五团契和周日主日学,教会弟兄姐妹查经的热情在一点点被挑旺,这是主所喜悦的。在查经过程中,我们要邀请耶稣亲自带领我们,使我们相信主的全部真理、围绕福音的核心耶稣的受死与荣耀,以基督为中心,借着查经使心里火热,请主开启我们的心窍,使我们真正明白主的真理。当我们一同学习主真理时,就如一群勤劳的蜜蜂,在主真理的花园里采集蜂蜜,使我们一同将其铸成蜂房,建立稳固的信仰大厦,荣耀上帝的圣名。阿门!

8/27/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耶稣为你祈求!

这周一早晨灵修时,我读到《路加福音》22: 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旦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 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这两节经文讲的是耶稣预言彼得三次否认主,其中的一句“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去信心”让我惊奇地发现,主有为彼得祷告。因为主的代祷,在主复活后彼得才会重拾信心,成为后来教会的领袖。

有人在为我们祷告是一件蒙福的事情。有位热心的美国弟兄盖瑞(Gary)曾在我和莎莎的婚礼上帮助我们照相。他退休后搬到湖边独居,经常在湖边钓鱼。之后我们很多年没有联系。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春海,你遇到什么难处了吗?我在祷告时你常浮现在我眼前。上帝催促我给你打电话”。上帝很奇妙,祂知道我们一切的光景。盖瑞给我打电话时正是我灵性最低沉的时候。他的电话和代祷让我很受感动,使我在软弱中被扶举。此后,我每周会将讲道的题目及重要代祷事项发短信给他,他每天都会忠心地为我代祷。有人为我们祷告会带给我们信心。当我们晓得耶稣为我们祷告时,岂不更是加添我们百般的信心吗?

1. 耶稣已为你祷告

耶稣已经为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代祷,我们每个重生得救的人都在主耶稣的代祷名单上了。耶稣在离世前有一篇著名的“大祭司的祷文”(约17: 1-26)。每个主的孩子都包含在那篇祷文中,因为主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17: 20)。“这些人”是指当时的门徒;“那些人”是指因门徒的话后来信主的人。在那篇祷文中主已为我们祷告了几件事:1)合一(17: 21上)。主要弟兄姐妹之间合而为一,正如圣父和圣子之间的合一一样。2)住在主里面(17: 21下),主愿我们住在圣父和圣子里面,享受与主亲密的团契关系。3)有主的愛内住(17: 26),主说:“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们里面”。因着基督的祈祷,我们每个人心里便充满了上帝圣洁的愛。

2. 耶稣正在为你祈祷

几周前在西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培训时,有位韩国弟兄和我说:“我会为你祷告。当然我不会每天为你祷告,但至少一周一次。”我说:“非常感谢你。我也会为你祷告的。”这位弟兄和我没有那么深入的友谊,他一周能为我祷告一次已经是超出我的期待了。如果我们听说有人在时刻为我们祷告,这又是何等的情谊呢?

天路客走天路的旅程实属不易。在这条通往永恒的路上,我们常会遇到恶者的控告和攻击,也常会灰心和疑惑。然而主给我们的应许是:“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8: 33-34)。 “代求”英文翻译intercede的意思是替某人说情。它的希腊文 “entygxánō” 指通过射中靶心而得到,或者 “去会见某人去谈话、咨询” 。它与希腊原文 “罪” (harmartia,即未射中靶心)的意思正好相反。耶稣以完全者的身份,替我们到父面前求情。耶稣因着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作成的一切,我们便因信而算为义人,得蒙上帝的护卫与眷顾。同时, “代求” 的时态是正在进行时,说明耶稣时刻在为我们祷告。依赖耶稣时刻的代求,我们必能战胜魔鬼的攻击和控告。

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担子。你的担子也许是工作上的、也许是生活上的、也许是养育儿女上的、也许是学业上、也许是教会服侍上的、也许是身体上的,无论你的担子是什么,你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主的宝座前,向主祈祷求告。切记,主正在为你祷告。当你向主祈祷时,你便会在祈祷中与主相遇了。

主应许我们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做随时的帮助”(来4: 15-16)。我们的大祭司耶稣一直在为你祈祷,你感受到了吗?愿你时刻沐浴在主的同在中!阿门。

8/20/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管家职分

林后9: 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

最近在读《牧师的管家职分》(The Pastor’s Stewardship, 2022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Executive Committee)一书,其中的内容对我们教会很有帮助,特别将其中重要的片段节选翻译出来,和弟兄姐妹分享。

在圣经中,管家职分可以被定义为:“利用和管理上帝提供的所有资源,以荣耀上帝并改善世界。”克拉伦斯·哈克特(Clarence E. Hackett)在第一章讲管家职分的圣经和神学基础。管家职分的圣经基础源于承认上帝、而非人类,是一切受造物的拥有者(创1: 1-2)。地和其上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期间的都属于耶和华;上帝将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诗24: 1)。

创造本身就是管家职分的行动。在创造故事中上帝首次启示自己的管家职分。上帝创造了天地。 然后祂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以便人能够与祂相交并分享丰富的资源。管家的观念植根于伊甸园和人类的堕落。创世记描绘了人被赶出伊甸园,并被禁止以自己的自然力量和能力重返伊甸园。

在旧约中,上帝是家长(诗24: 1)。上帝没有将拥有权给人,而是将管理权给人(创1:28)。上帝被描述为地球的创造者和维系者。人的角色是作为上帝仆人,受托管理上帝的家。在民数记12: 7-8摩西被描述为受托付管理上帝家的管家。 “管家”(steward)字面意思是“照顾家的人”。管家的最基本要求是忠心。创世纪14: 20提到归还给上帝礼物的行动。亚伯兰将十分之一的财物献给麦基洗德。财产和土地要在立约的架构里理解。土地很重要,因为它是应许的土地(申1: 36, 39)。土地作为上帝的礼物不可被剥夺。上帝仍然拥有土地。人只是以管家职分占有土地。

在新约中,管家职分的基础和目的是在基督里。歌罗西书1: 16讲到,万物都是靠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故此,我们要让上帝所赐予我们的一切为基督所用。人作为管家,有责任为着他处理财产的方式向上帝交帐,正如马太福音太25: 14-30中才干的比喻中所讲的那样。比喻的主要教训是,上帝能够而且确实将更大的恩赐赐给那些忠心的人,而那些怀疑他的人只能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人类所有的恩赐和机会都来自上帝。上帝向我们所要的是忠诚,忠心服侍的回报是更多的服侍机会,以及无与伦比的上帝同在的喜乐。

耶稣教导管家职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太19: 16-22)。他教导门徒要重视上帝的国度。上帝国度的生命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应该成为基督徒使用物质资源的特定方式的关键决定因素,并且这种生活方式应该反映出一个人对上帝国度的忠诚委身。我们的才能和物质财富的使用是对圣经管家质量的重大考验。

保罗教导,奉献基于上帝的恩典(林后8: 1)。舍己的奉献是甘心情愿的(林后8: 8, 10)。管家职分是通过给予和分享个人的恩赐。以弗所书3: 7-13描述保罗如何照着上帝恩赐成为执事,这恩赐是借着上帝运行的大能赐给他的。上帝赐下这恩典,是要他向外邦人传扬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保罗的目标是无论生死都讨上帝的喜悦(林后5: 9)。

在基督徒的神学里,上帝是一切的泉源。祂创造一切,拥有一切。人的被造是反映上帝的形象。人受上帝托付管理一切。人有责任管理时间、才干、财物资源,并将为他的管理方式向上帝交帐。注意:新约中管家职分是以人为中心。它的重点从未放在钱财和事物上。新约对所有人感兴趣。人的生命和影响的管家职分是上帝所最看中的。

忠心尽上管家职分是门徒培训的过程。埃里克·鲁斯特(Eric Rust)写道:“一个轻视基督徒门徒身份的人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好管家。 由于门徒培训意味着对管家职分的某种态度,因此管家职分涉及人类的所有活动“。 生活方式管理的动机不是源于律法主义的服从或世俗的尊重,而是源于对基督的愛以及祂在十字架上为人类付出的昂贵代价。昂贵的门徒培训意味着昂贵的奉献。人可以自由地接受,也可以自由地给予。有人说过:“衡量我们幸福的标准是我们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别人”。上帝等待着人自愿回应愛的愛。

8/13/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

布道家葛培理的中国之旅

葛培理 (William Franklin Graham Jr., 1918年11月7日-2018年2月21日) 是美南浸信会按立的牧师,美国著名福音派布道家,被誉为20世纪 “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领袖之一” 。最近读《照我本相:葛培理自传》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的33章 “太平洋巨人” (The Pacific Giant,中国1988-1994年,Zondervan: HarperSanFrancisco, 1997年,第595-616页),觉得很有意思,特别将这段历史简明扼要地陈述出来,与弟兄姐妹分享。

  • 中国情结

葛培理牧师的师母路得(Ruth)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16年路得的父母纳尔逊·贝尔博士和夫人 (Dr. and Mrs. L. Nelson Bell) 作为医疗宣教士来到中国。贝尔医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长老会教会医院的外科主任和院长,该医院位于江苏省北部淮安市的青江浦镇,距上海以北约 150 英里。路得在1920年6月10日出生于中国江苏淮安,她在中国生活了17年。路得在1933年离开中国到北韩上高中。1937年她回到美国上大学。1941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贝尔医生全家被迫离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0-1970年的文化大革命(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似乎使中国向外的大门永远关闭了。

在中国长大使路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愛心。她影响葛培理热愛中国,包括中国食物;每一到两周她会作一顿简单地道的中国菜。她教会葛培理熟练地用筷子。多年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返回她的出生地,并将葛培理带上,让他看到她所热愛的地方、并介绍她所认识的人。她甚至祈祷有一天葛培理能在中国讲道。如果说有个梦想似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1979年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再次向世界敞开。1980年路得和她两个姐姐一起回出生地江浦镇。那时江浦镇不对外国人开放,但他们的访问是在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恩惠下获得的特别许可。那次的中国之旅更坚定了路得的祈祷和决心:带葛培理牧师一起去中国。作为游客去中国已经不是问题了,但作为牧师讲道去中国则是另一回事。许多年来,葛培理都怀疑那个梦想是否能成真。

  • 打开大门

路得对中国情形熟悉,葛培理请她统筹调查去中国的计划。路得组织一个去中国的专家小组。在专家小组中有一位叫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 ,他年轻时的理想主义使他在二战后选择留在中国。他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与许多中国中央领导人有密切关系,是优秀的中英文翻译。他在中国曾两次被指控为“帝国主义的间谍”(imperialist spy),被捕入狱16年。他能背诵大部分新约圣经。他和他的中国太太作中国贸易。1980年李敦白和太太在去洛杉矶旅行时看到葛培理在电视上。他们立即感到这是中国人需要的信息!小组里还有基督徒导演Irvin S. Yeaworth,中国事务专家Dr. Carol Lee Hamrin, 时代杂志主编David Aikman等。他们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协商,达成葛培理访华的计划。路得在1980年访华期间曾见到当时的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席丁广训主教(K. H. Ting)。1985年丁主教邀请葛培理去中国几个城市的教会讲道。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1914年7月13日—1991年2月18日)具体安排。1988年葛培理正式受到中国基督教协会(the China Christian Council,被政府正式认可,也与“三自愛国运动”(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联在一起)的正式邀请函。

  • 中国之旅

众所周知,中国教会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三自教会,在政府那里注册和登记的教会;另一种是家庭教会,他们不与三自联络,不登记注册,但会以家庭为单位,聚会敬拜主。这是一种不容易处理的情况,在这件事上,他很小心面对。葛培理牧师说:“我不想冒犯任何一个群体,但我知道会有压力,尤其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压力,要求我选边站队,或者发表一些声明反对政府对任何一个群体的政策”(p.601)。

1988年4月12日到28日是葛培理去中国的日期。他们在北京机场受到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和丁广训主教的热烈欢迎。当晚,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设晚宴款待他们。在欢迎辞中,路得被称为“中国的女儿”(a daughter of China)、葛培理被称为“愛好和平的人”(a man of peace)。在答谢辞中,葛培理讲到:耶稣基督是世界持续和平的唯一希望,他通过十字架与上帝和好。这也是他接下来两周半时间里演讲、讲道和评论中的核心主题。

葛培理见到了中国总理李鹏。李鹏总理说:“尽管我们有不同的信仰(faiths),但这不会成为我们对话的障碍”。葛培理发现,李鹏看上去是将共产主义当作一种“信仰”(a faith)。在中国日报上(The Chinese Press)的说法稍作改变:“我们的‘神’不一样……但这并不拦阻我们有很好的对话。”李鹏承认自己是无神论,但似乎又把共产主义当成自己的神。他说:“中国永远不会只是靠着经济的发展变得富强……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仅靠经济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道德的力量……”葛培理还见到了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他后来曾任中国总理。

葛培理在很多教堂讲道,包括北京崇文门教堂、上海沐恩堂、清心堂(the Pure Heart Church)、广州的教堂等。他在南京神学家、南京大学等地发表演讲,与学生之间有很多互动。他们后来回了路得的老家清江镇。

值得一提的是,葛培理会见了王明道牧师。王牧师是自1930年以来中国最著名的家庭教会领袖之一。他在受逼迫时的忠心广为人知。在文革期间,他被判处终生监禁。葛培理亲自到王牧师家中去拜访,没有政府人员随从。王牧师夫妇住在北京偏远的简朴三层楼上。当他们到他家时,王牧师苍老消瘦,他正坐在摇椅上午休。当他醒来时,葛培理问他说是否有从主而来的话。他安静了一会儿,最后说:“你要致死忠心,我就必将生命的冠冕赐给你”(启2: 10)。这位属灵的领袖用生命实践了这节经文。我们在那里逗留了半个小时,我们的谈话都是关于圣经和灵性的事。

后来,1992、1994年葛培理又去中国两次。他总结说:“上帝仍然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工作,我们为此而欢呼!”

  • 反思

从葛培理牧师的中国之旅中,我个人至少有三点启发:

首先,“梦想可以成真”。在人看不能的事,在神却凡事都能(创18: 14)。由于师母多年的祈祷,上帝终于做成了这一切,使葛培理有机会给中国人布道。

第二,“神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处”(罗8: 28)。在整个旅程中,上帝安排许多各个层面的人成就这件事;葛培理见到许多人,向许多人为基督作见证,他见到了来自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基督徒,也影响了许多人。

第三,我们要继续为中国祈祷。与葛培理访华的35年前相比,今日中国物质发展突飞猛进,但中国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基督的福音,因为只有基督的福音能拯救人,只有福音能提高民族的道德。求主使中国能对基督福音更加敞开,使福音广传。求主保守中国的教会,走十字架的道路,高举上帝,持守纯全的信仰,为基督的名作见证!如葛培理所说: “上帝依然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工作”,这一点我们坚信不疑!

8/6/23 牧者之言

“信心”在作决定中的角色

 最近在为教会未来聚会场所寻求上帝的过程中,  上帝的灵一直提醒我要对主有信心。在由范杰瑞和玛丽莲合著的《按照上帝具体的个人性的应许作决定》(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God’s Special Personal Promises)的第215-218页中讲到信心在作决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特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与弟兄姐妹共勉:

        信念:上帝作为我们作决定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

        Conviction: God is to be the primary participant in ou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 信心是什么?What is faith? 

来11: 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来11: 1 现在,信心是[我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保证(确认,所有权契约),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事情的证据,以及对它们的实现的确信[信心将没有透露给他们感官的事情视为真实的事实]。(Amplified Bible)

  • 信心、盼望和愛心 Faith, Hope & Love 

信心!圣经中将信心与盼望和愛心放在一起,只是愛是最大的。

林前13: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愛

        林前13: 13 因此,信心、盼望、愛心常存[信心—对关于人与上帝的关系和神圣事物的信念和信仰;盼望—对永恒救恩的喜乐和信心的期待;愛心——对神和人的真正感情,源于神对我们的愛和神在我们里面的愛],但是,这三者之中,最伟大的就是愛。(AMP)

在信仰的旅程中,次序上来说信心是首位,信心是迈向救恩之门的必经之路。有信心我们才

能充满盼望。有信心我们才能领受上帝的愛、并活出愛来。然而,愛心是最大的。上帝因为愛我们才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没有这份圣愛,我们便没有盼望;没有这份圣愛,我们也不需要信了。同时,在基督徒生活中,若没有愛心,信心变得空洞,盼望成了野心。

  • 信心:礼物Faith: Gift 

       我们的上帝是慷慨的赐予者, 祂所赐予我们最大的礼物之一就是信心。

        弗2: 8-9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弗2: 8-9 当你相信时,神就以祂的恩典拯救了你。这不能归功于你。这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救恩并不是对我们所做的善事的奖励,所以我们没有人可以自夸。(New Living Translation)

  • 信心:推动者Faith: the enabler 

信心不仅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信心也是推动者。

        来11: 24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 25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 26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27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注意: 信心使摩西做了什么。摩西选择:a. 苦害胜过快乐;b. 凌辱胜过财宝;c. 顺服胜过不服;d. 信心胜过恐惧,以及e. 坚持胜过放弃。摩西本可以轻松度过一生。他为何选择这条艰难的道路呢?他这样选择是因为他已经遇见了神,并且“仰望祂的赏赐”(来11:26)。 摩西选择运用神赐给他的信心恩赐,当他这样做时,他发现这会给他带来另一种祝福。那个祝福就是盼望。

  • 信心通过运用变得更强大Faith grows stronger through use

        上帝赐予我们每个人足够的信心去完成祂带领我们去完成的任何事。如果不使用它,这份礼物就毫无价值。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凡事都能作” (《腓》4: 13 NKJV)。

         如果我们选择相信通过基督我们可以做祂想让我们做的任何事情,  那会发生什么呢?这里的重点不是“凡事都能作”,  而是“靠着基督”。

  • 运用信心、将上帝放在首位Use your faith and put God first

上帝给了我们信心的礼物, 但我们会想“如何能得到更多的信心呢?”主的门徒也曾问

过同样的问题。有一天,门徒对主说:“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  请告诉我们怎样得到。”

         路17: 5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6主说: “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 ‘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7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 ‘你快来坐下吃饭’呢?8岂不对他说 ‘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9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还谢谢他吗?10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 ‘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

        对于以上经文我们一直以为耶稣忽略了门徒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耶稣是在告诉我们,如果门徒想增加信心,他们必须像那个仆人一样,当他从地里回家后,他将主人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想要有更强的信心,我们必须在每个决定中将上帝放在首位,就像这个仆人一样将主人放在首位,他先服侍主人、并将主人的需要放在他的需要之前。如果我们开始在每个决定中将上帝放在首位时,我们就会操练上帝所赐予的信心,并使我们的信心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寻求、领受,并站在上帝的应许上。

  • 充足的信心 Sufficient faith

        我们可以拥有基于应许而生活的信心。我们只需要与神合作。当我们运用信心的恩赐时,祂就会赐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足以坚守祂的应许。愿主继续在信心的道路上引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