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 牧者之言

母亲们的法则
Mothers’ Teachings

箴 1:8 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
Prov 1: 8 Listen, my son, to your father’s instruction, and do not forsake your mother’s teaching.
箴言1:8中的 “法则” 原文“תּוֹרָה”(torah)和“律法”(law)是同一个词,有“方向、教导”等意思。“母亲的法则”这个表达让我想到“家训”或“传家宝”等概念。每个母亲都有她的人生法则,这些法则是儿女们的家训和传家宝,值得继承和发扬。
我生命中的三位母亲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位是我的亲生母亲徐元玲;第二位是我的美籍老师裴斐(Faye Pearson)妈妈;第三位是我曾经寄居在她家的简·布鲁金(Jane Brooking)妈妈。这三位了不起的女性分别教导了我舍己、智慧和愛心的法则。
我先分享一下自己亲生母亲的舍己。“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感谢天父赐予我一位舍己的母亲。我出生时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农村老家的赤脚医生建议我父母把我扔到元宝山上去。我的母亲像摩西的母亲一样,将我留了下来。我有姐弟三人,但母亲却将她大部分的爱给了我。她倾其全力将我抚养成人。母亲没有读过书,她甚至无法拼写出自己的名字来;然而她用全部的生命实践着舍己的意义。父亲50岁那年得肝癌去世,母亲独自用她坚强的膀臂撑起了这个家。农村贫穷的环境造就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格。她从未停止过劳动。蒙主眷顾,她今年74岁耳不聋、眼不花,仍在坚持不懈地为我家付出。她蒸的包子和饺子是全家人的最爱。她背着两岁半的孙子到处走。她起早贪黑亲生耕种家里的菜园,辛勤的耕耘总是给她带来丰收的喜悦,各样蔬菜不仅可供自己家里吃,还可有余分给弟兄姐妹们。她舍己的法则是一笔财富。
裴斐(Faye Pearson,1940年5月14日—2019年2月20日,参5/14/2023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妈妈是一位美国传教士,她在亚洲宣教42年。她一生单身,衷心服侍主。我之所有称她为“妈妈”是因为她的美好品行赢得了这个称号,并且她教导过的许多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我在南京神学院认识她。她的法则是智慧。她是美国人,可思维模式却是中国式的。她热爱中国,将她的一生奉献给向中国人传道的福音事工上,她去世时穿着一身红色的唐装。她说:“如果上帝再加增我四十年,我还要服侍中国人”。 她关心学生的灵性、家庭和生活,甚至操心帮大龄学生们找对象。她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你可和她无话不谈;她也可毫无保留地给予意见和指导。她是一位大领袖,曾在美南浸信会国际宣教部担任驻亚洲区总干事,带领五百多对传教士夫妇。她的领袖风格是天然的;她用榜样而不是用权力去带领。她重视人际关系,关心每个人。她是个实干家,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干净落。她晚年身患癌症时,仍然在家里接待许多客人,并亲手下厨为客人们准备食物。她去世前提前就将自己的追思礼和安葬礼安排好,确定在哪里举行,谁主持,谁分享见证、该分享什么等。2008年我来美国之后,每逢圣诞节都会去她家里。记得2018年与她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时,她依然智慧教导我和莎莎如何作牧师、作师母。当她看到我大儿子天意2岁还走不稳时,特别嘱咐我们说:“天意是个慢性格的孩子,你们对他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催他,不要逼他作他不愿意作的事。”这句话今日依然受用。
提到我的美国妈妈简(参5/15/22 牧者之言 Pastor’s Word)让我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来美留学最后一年,她和美国爸爸莱斯(Leslie)接待我在她家免费住了半年时间。他们在我饿的时候给我吃,渴的时候给我喝,我作客旅留我住(太25:35),我上学时开车送我去学校,我毕业时帮我将西服带到干洗店去干洗,我婚礼上作我的父母,我孩子出生时寄来小礼物……。她的法则是爱心。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先后接待几位学生到她家里住。这些学生亲切地称呼她“妈妈”。凡接触过她的人永远忘不了她甜蜜的微笑和热情的拥抱。正如我从前所提到的,她与人见面时,会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抱得很紧,持续时间很长,至少有20秒钟。她去世时,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她脸书上留言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善良的朋友。 我很高兴我们认识你并与你共度时光。 我会永远记住你的笑容和温暖的心。愿你安息。” 她的爱心是从主里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约一4:7)。这份爱是宽广的,包容的,并且可给人带去力量的。
这三位母亲的法则:舍己、智慧和爱心,我将铭记在心,并仍在学习中。
母亲节愿主赐福每一位母亲健康、平安和喜乐!